關閉公告,按Esc鍵關閉視窗。 勞動部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之對策措施『另開新視窗』,按Esc鍵關閉視窗。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專業人員管理應用系統

welcome 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專業人員管理應用系統

Logo: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專業人員管理應用系統圖

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專業人員管理應用系統

相關文章

主旨:我有話要說─庇護員工轉銜與庇護工場發展困境 (112/07/31)

說明

作者:事業處 溫德風 整理/公事部 黃普媛 文章轉載自財團法人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雙月刊178期 連結:https://www.syinlu.org.tw/story/magazine_articles_detail/468   臺灣發展庇護就業服務已逾20年,期間經歷多次的政策修法,與身心障礙者就業權利及需求倡導下進行的體制變革,然而,並未如期待讓庇護就業服務定位更加明確。理想的身障就業輪廓,也因庇護就業未發揮中繼功能,而產生就業服務輸送上的不順暢,是以「就業轉銜成效」成為一再被提出的癥結問題。   筆者從事庇護業務超過15年,經歷過庇護工場多元發展時期至現今定位模糊階段,也曾陪同庇護員工至媒合的一般職場進行密集輔導,了解一般業者對於聘用障礙者的期待與擔憂。回歸就業服務的本質:具備工作技能與意願的障礙者應享有「獲取平等薪資、發展待遇的權利」;而具工作意願卻缺乏工作技能的障礙者則應給予支持與訓練,協助其至一般就業。針對有就業意願,卻尚無法達到一般就業水準的障礙者,庇護工場能提供其安全且能適應的環境,並持續給予足夠的就業支持。   然現有的情形,暨期待庇護工場在「類企業化經營」框架下創造營收,同時又需要兼顧發展職訓與庇護功能。如此多重角色的衝突,除了凸顯政府投入障礙者職訓量能與資源的不足(尤其心智障礙者族群),更讓本來應以不同服務目標加以資源支持的障礙者,全都擠進了庇護工場。而庇護工場的發展也因此容易停滯不前,反而陷入「服務目標」與「營運目標」皆無法滿足的窘境。   大環境的改變是長遠且必要的,因為障礙者的就業需求是持續存在的。我們期待能夠滾動與漸進修正庇護工場定位,讓庇護工場在就業支持環節的定位與服務目標能夠更加清晰。   與此同時,也期盼大眾可以一同思考:障礙者就業不應只是滿足於聘僱績效,更多的是如何友善且適性的調整環境、制度與接納他們與我們同在的態度。讓障礙者在就業的期間可以達到「無障礙」,充分享有跟你我一樣的就業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