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好文推薦】做一個讓自己感動的職業重建個案管理員-廖佩雯 (112/05/11)
做一個讓自己感動的職業重建個案管理員
作者:廖佩雯(中彰投區職務再設計專案單位/職務再設計專員)
看著眼前這位大男孩,我告訴自己他或許不需要我的服務。
其實在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訪談後,我很快就確定他有能力自己找到工作,只是還需要求職方法的提示和正面的鼓勵,於是我請他等我一下,快速整理一些求職管道和職缺交給他,接著,在說聲「加油」之後,我就留了聯繫方式給他,並且揮揮手、目送他離開。後來,大男孩真的很快就自己找到工作了。
績效數量只是專業服務的副產品
事實上,職管員每個月都被要求一定的開案量(各縣市標準不同)。因此能力這麼好的個案,只要我選擇開案,不管是哪位就服員協助他,都有很高的機率找到工作,從「績效」的角度來看,對我(職管員)、對就服務員根本就是最大利益的決定,這可是現成的績效呀。但我卻選擇給他一些協助、讓他自己找到工作,而把這個天上掉下來的績效給放生,為什麼?
因為我很清楚,大男孩需要的只是輔助,他不是真正需要職業重建資源的對象,我希望將政府的資源(職管、就服、相關服務等)用在刀口上、把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人,假如大男孩用了資源,會影響了某個更需要服務的人被延後服務。只有真正需要資源的人能在協助之下投入職場,才能對整體社會產生價值,不論是增加就業人力、或減少安置的人數上,企業才能真正認知到職業重建的價值、進而建立口碑、願意聘僱更多的身心障礙員工,到那個時候,績效數量就只是個案服務的副產品而已。
走出辦公室,從陪伴中找到個案的需求
作為職管員,我的職責是協助有求職需求的身心障礙者,提供合適的建議和資源,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也許是訓練他們具備交通能力,才有辦法自己上班;也許是安排就服員陪同面試、開發工作;又或者是協助建立好的生活習慣,如維持規律的作息等,而能增加求職或工作久任的機率。對我而言,愈精確的掌握個案真正的需求是極為重要卻也極為費心力的事,但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職重的資源能用在刀口上。
一位曾透過職重資源求職的大哥,以前被評估要到庇護工場或小型作業所,但後來他沒有接受這樣的安排,靠自己錄取清潔工做了二年,最後因為動作太慢被辭退待業了半年以上,於是又回到職重體系求職,剛好輪到我服務。我從大哥不厭其煩的和我約過好幾次的面談中了解他真的很有心想工作,也和職評員合作、反覆確認大哥的能力可以勝任清潔的工作,思覺失調的部分則和大哥一起和醫師瞭解他的用藥狀況,理解大哥目前的狀態非常穩定,最後則在萬事俱足的情況偕同就服員幫大哥開發了清潔工的機會,透過事前的面談演練、最終也順利找到清潔的工作穩定就業到現在。
做一份讓自己無愧於心的個案服務工作
個案真正的需求,很難在一、二次的面談中就能掌握,更多時候還需要深入他們的家庭,才能更精確地做出判斷。近期一位讓我印象深刻的應屆畢業生妹妹,透過學校老師轉介來職重窗口找工作,但讓我困擾的是,幾次的面談妹妹都因為表達能力有限、講話不清不楚,導致我沒有辦法評估她的狀況。就在幾次和她父母通電話之後我才知道,媽媽和妹妹同樣是智能障礙,都無法清楚的表達,爸爸則是平日要上班不方便請假。最後,我索性安排假日的時候進行家訪,這才發現原來一家六口除了爸爸之外通通是身障者,也終於跟唯一比較能溝通的爸爸了解妹妹的特質、家裡對她工作的期待,也建立爸媽對我的信任,願意在後續的服務上支持我的判斷和決策。
相較於本文一開始的大男孩,最後提到的這個妹妹就真的是需要職重資源協助的個案,假如我沒有深入家庭去瞭解,我不確定自己能做出更恰當的評估,也就不能放心的讓其他專業人員在不清楚的需求評估上幫妹妹求職。對我來說,每一位來找我的個案,不論有沒有開案服務,他們都是我生命中重要的貴人,期許自己都能用感同身受的角度,無愧自己專業的去成就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