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公告,按Esc鍵關閉視窗。 勞動部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之對策措施『另開新視窗』,按Esc鍵關閉視窗。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專業人員管理應用系統

welcome 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專業人員管理應用系統

Logo: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專業人員管理應用系統圖

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專業人員管理應用系統

相關文章

主旨:淺談職業重建服務中的「親師合作」 (111/03/04)

說明

文/職業輔導評量員 王心柔 壹、引子 在臺灣,尋求職業重建服務的族群,以第一類的心智障礙者為多,他們通常由家長(屬)陪同而來,或者是帶著家長(屬)的期待而來。他們經常稱呼專業人員為「老師」,但在服務關係之中,障礙者是主角,障礙者需求是服務的中心點,彼此之間應當為平等、合作的形式才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專業人員要如何與家長(屬)一起扮演好輔助的角色,使專業人員、個案、案家三方形成共識,一直以來都經常是服務現場的課題和個案研討的主題。 許多職業重建的專業知能和核心理念,不僅適用於障礙者本身,也適用於相關的合作對象,專業人員若能掌握下列三個方向,增進與家長之間的互信程度、建立好關係,便不難導引至好的親師合作。 貮、親師合作的眉角 一、讓家長(屬)感受到被同理 「同理心」是助人工作的重要能力,但不是我們自覺同理就算數,而是要使對方真正感到被同理才有意義。 當家長(屬)陪同障礙者前來尋求服務的那一刻,就值得被肯定,即使有些家長(屬)和專業人員的教養觀點不同,但無法忽視的是,他們盡自己所能想到的方式一直努力付出至今。 我曾遇過很防衛的母親,抗拒回顧過往的事件,也遇過很積極的父親,評選每個階段的學校師長,但當他們真正體驗到同理,就開始漸漸卸下防備、娓娓敘說,此時專業人員便有機會靠近,瞭解他們的擔憂和需要,因為有所瞭解,才能夠進一步談論合作與共識。 二、掌握、落實角色與界線 職業重建人員是諮詢者、協調者、資源管理者,有工作職責和倫理守則,而在服務關係裡,專業人員要協助釐清三方的角色與權責、落實區辨,才能夠在與家長(屬)的互動時,促進其掌握適當的界線。 最常見的爭議,就是「找工作」、「訓練」究竟是誰的責任?關於這點,專業人員可以在討論行動計畫的時候,將各自的執行項目和責任範疇進行摘要,例如:下次見面時,就服員會提供3筆職缺資訊,請個案也蒐集3筆職缺,家人則協助個案認識職缺的內容和條件,藉此培養合作默契,自然而然的,各人的角色和責任便能從中確立。 值得一提的是,合作關係應當跳脫年齡的框架,尤其年輕的專業人員要避免把家長視為長輩而受牽制,在會談之前可以先與督導進行演練,把服務所需的知能和態度預備好,才不會陷入角色的混淆。 三、呈現正向觀點的作法 面對障礙子女求職的限制,有些家長由過去經驗早已筋疲力竭,只能感嘆無奈,或是本身不熟悉就業市場,而難以想像因應策略。 專業人員有促進服務對象自我評估、資源分析的功能,若是以負向觀點談論障礙的不能或資源的不足,家長(屬)必然會感到挫敗和無所適從;若換個角度採取正向分析,當能扭轉局勢。焦點可以放在:1.現有的優勢能力是如何養成?可以如何發揮?2.針對弱勢能力可因應之策略,3.肯定對遠程目標的期許,同步訂定出較容易達到的近程目標。當家長(屬)感到專業人員可以認同、接納自己的障礙家人,並且願意一起想辦法、往前進,雙方當能更順利的合作下去。 參、結語 無論專業人員和家長(屬)各自的觀點為何,只要中心立場是以障礙者為主,必定會懷有共同的盼望:障礙者達到就業穩定、有好的社會適應。專業人員不用急於給予太多的意見,先傾聽、同理、營造好的合作關係,好的建議才有機會被真正聽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