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增進職業重建服務對象職涯自我效能的方法 (110/06/17)
作者: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王敏行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通常指的是個人對於想執行某些任務、完成某些目標的信心程度,自我效能的高低與個人後續執行此任務目標的動機或持續度有高度相關。當對於執行某任務或完成某目標有較高自我效能時,個人執行任務完成目標的動機較高,遇到困難阻礙時較能堅持;反之,則當事人容易裹足不前或是放棄原本的期待的目標。當事人之自我效能狀況常為教育人員與專業人員所重視,被視為協助當事人達成學習或服務目標的重要關鍵。
於職業重建服務的過程,關注服務對象職涯方面的自我效能狀況,並提供適當的協助以達成職重服務目標有其必要。偏低的職涯自我效能對於當事人在職業目標的選擇、求職面試過程及職場適應等方面都可能產生負面的影響。例如,在職業目標的選擇上,當事人可能因低職涯自我效能的影響,容易自限於低技能要求的職業類別,而不願意嘗試其他可能較為陌生或具挑戰性的工作;低職涯自我效能也可能讓服務對象不願承擔選擇的責任,將選擇的決定交給家人或其他人員(如老師);於求職面試過程,當事人因求職自我效能低,可能就容易覺得自己無法做到,甚至認為就算就業了也可能無法面對職場的要求,而藉故放棄前往求職面試。
職涯自我效能的發展往往是長時間的社會學習所造成,當事人若長時間接收來自周遭情境(家庭、學校、社會)在職涯方面的負面回饋,則容易發展出低的職涯自我效能。身心障礙者由於身心方面的功能限制,在成長的過程中,來自外在的經驗可能多為負面的回饋,如無法如同同儕一般的完成任務產生的挫折感,或是家人與師長因保護心態給予較低的期待等,漸漸的發展出低的職涯方面的自我效能。
如前述偏低的職涯自我效能為長時間的社會學習所造成,要能提升職業重建服務對象的職涯自我效能並不容易,除了透過助人者持續支持與鼓勵外,仍然需要藉由一些方法與策略的介入才能有幫助。這些方法與策略包括:協助學習與發展職涯相關新技能;提供實作應用的機會,擁有更多的成功經驗;協助重新省視過去的成功或失敗的經驗;以及協助發展可達成職涯目標的具體計畫。分別說明如下:
1. 協助服務對象學習與發展職涯相關新技能:服務對象挫敗經驗可能來自於不足的技能準備,可能是工作技能、人際技能、或是生活上的基本技能(如交通能力)等。協助服務對象學習發展新技能的過程,可能需要考慮輔具或是適當的媒材(如照片)教學方式,以增進學習效能。學習新的工作相關的技能以因應過去準備不足的面向,可以有效提升職涯自我效能。
2.提供實作應用的機會,累積成功的經驗:藉由多次小小的成功經驗,也可以漸漸提升職涯自我效能感。例如協助學習新的技能(如學習搭公車,基本人際技巧),並實際應用於生活環境,當獲致來自周遭人員的正向回饋時,職涯自我效能是有可能提升的。同時,助人者也需鼓勵其願意主動(不是被要求)嘗試,對於願意嘗試的勇氣給予肯定,但切莫以成敗斷定嘗試過程的價值。當主動嘗試持續受到肯定,就算嘗試後的結果不如預期也可被接納,從主動嘗試過程中累積的成功經驗,就有可能提升職涯自我效能。
3.協助重新省視過去的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有時透過協助服務對象回想過去成功的例子或是重新詮釋視為失敗的經驗,也有助於提升職涯自我效能;例如詢問服務對象,過去雖然在某些方面有多次失敗經驗,是不是也有成功的例子?若是有,當初這個「成功」是如何辦到到的?與服務對象討論這些成功的例子之所以成功的因素,可以促發未來面對困難的各種因應方式;重新看待過去挫敗的經驗,則有可能以不同視野看待這個失敗經驗,重啟各種可能觀點,不完全被視為失敗,或可能被視為某些優勢特質的重新發現,例如發現整個過程與結果雖然未如預期,卻可看到自己不怕失敗的勇氣且持續努力的特質。
4.協助其發展可行的達成職涯目標的具體計畫:服務對象可能對於某個職涯目標極其嚮往,追求這個目標是其主要動力來源,但因低職涯自我效能可能覺得做不到,不可能。藉由這個職涯目標與其討論可行的各項方法、步驟或路徑,是可以增加希望感的,進而提升自我效能。例如,原本服務對象設定的職涯目標可能過於遠大,可以協助其先以短中長期觀點來規劃,或是將大目標拆解成幾個小目標,並協助發展出可行具體的計畫,並討論可能的支持資源。當因著這些策略方法的使用,原本覺得遙遠的職涯目標變為可行,職涯自我效能也可望提升。
綜合言之,服務對象在職涯方面的自我效能是職業重建目標能否達成的關鍵,需要職重人員關注。要能提升職業重建服務對象的職涯自我效能並不容易,除了助人者持續支持與鼓勵外,應用適當的方法與策略的介入也能有所幫助。
參考資料:
Miller, W. R., & Rollnick, S. (2012).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Helping people change. New York, NY: The Guilford Press.
Snyder, C. R., Lopez, S. J., Shorey, H. S., Rand, K. L., & Feldman, D. B. (2003). Hope theory, measurements, and applications to school psychology. 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 18, 122-139.
Lent, R.W., Lopez, A. M., Lopez, F.G., & Sheu, H.-B. (2008). 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 and the prediction of interests and choice goals in the computing discipline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73 (1), 52-62. doi:10.1016/j.jvb.2008.01.002